小学体育课程纲要「小学体育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体育正文 266 0

小学体育课程纲要

小学体育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2.基础篇:唤醒中小学知识(22课时)》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8p3nxkZd1Wz_hZyJvIAcQ提取码:supa2.基础篇:唤醒中小学知识(22课时)|3.基础常识知识回顾(3课时)|2.必须梳理的语法及阅读习惯(6课时)|1.中小学数理知识回顾(13课时)|1.9最小公倍数.同余定理.mp4|1.8常考数列和它们的和.mp4|1.7三秒快速辨别235的倍数.mp4|1.6设1法中的1到底怎么来的.mp4|1.5学行程问题前你必须知道的X个点.mp4|1.4数学运算中必知的4个基本概念.mp4|1.3资料分析-比重和指数.mp4|1.2资料分析-三组易混肴的基本术语.mp4|1.1增长量.增长率.同环比.mp4|1.13图形推理-对称图形.mp4|1.12图形推理-对称图形.mp4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小学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8节)  数学(4节)  体育(4节)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  语文【包括作文】(8节)  数学(4节) 科学(2节)体育(3节)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节)扩展资料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校本课程
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如下图:各课程周课时安排标准:扩展资料: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 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德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参考资料: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 小学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8节) 数学(4节) 体育(4节)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体育、音乐、安全、品德与社会、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 、手工、信息教育、 综合实践 初中课程初一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初二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初三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体育、信息技术。 地理、生物是上完初一初二通过会考就结课的,是中考不考的课程。
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体育的起源于什么?体育是如何起源

1 体育的发展与教育、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宗教活动、休闲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需指出,体育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时期:原始的体育萌芽时期;自觉从事体育时期;形成与完善体育制度时期。经过这三个时期,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体育体系;其中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2 “体育”一词,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的论文时首先起用的(Education Physique<法>)现在国际上普遍用“Physical Eduation”泛指“体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Sport”一词一般认为源于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离开工作去游戏、玩耍、进行娱乐活动等。后来逐渐形成具有新含义的一个概念,即---竞技运动(竞技体育)。3 我国是近百年来才从国外传入“体育”一词的,体育史界一般认为最早是留学生从日本传入的。当时还有从德国传入的“体操”一词。新中国成立后,都用“体育”和“体育运动”这些词作为体育的总概念或第一位概念。“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体育,体育理论界对它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普遍且较有群众基础的观点是:它是指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依据人体生长发育、动作技能形成和机体机能提高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全部财富。 我国现代体育,基本上由:大众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三方面所组成。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17~18世纪,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 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 ,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称为“体育”。 � 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我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球”。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原始人类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他们以野果和野兽为主要食物,人们必须练就善跑能跳的能力,必须具备强壮的体力方能生存。人类最古老的体育运动是一些走、跑、跳、投之类简单、实用的活动,或者说是生活技能。但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后,又有了标枪、弓箭活动,但人类到水里捕鱼捉蟹时,又学会了游泳、划船的本领。 许多古代人类的劳动技能,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步形成了现代体育项目。这些都表明,在原始的劳动教育中,已经首开了一支体育的源头。
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17~18世纪,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 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 ,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称为“体育”。  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我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球”。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体育的起源于什么?体育是如何起源

学校体育的概念

体育--身体的教育 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然而“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在体育一词出现前,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 容。17~18世纪,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 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 ,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 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 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 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 围内统一称为“体育”。�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 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 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 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 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我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球”。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 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 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 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 “体育”一词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它刚传入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作为教育的 一部分出现的,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与国际上理解 的“体育”(phyical education)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 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体育的概念也出现了“广 义”与“狭义”解释。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 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用于狭义时,一般是指体育教育。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体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 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 教育过程”。体育的这一定义既说明了它的本质属性,又指出了它的归属范畴,同时也抱自 身从与其邻近或相似的社会主义现象中区别出来。但是,体育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的认识也将有所发展
学校体育的概念

如何理解体育的本质和功能

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强身健体”是体育的基本功能。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通过科学组合的身体锻炼给予各器官、系统以一定量和强度的刺激,促进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展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趋优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扩展资料:分类1、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2、娱乐体育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3、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医疗体育”侧重论述体育的医疗效果和实施完成的方式方法,这是体育的主要效应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
体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也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功能: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扩展资料:体育的来源体育一词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体育一词却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体育”一词。不过,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一词的翻译上并不是一步到位译作“体育”的,而是经历了从译作“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到译作“体育”的日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的。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因为在“体育”一词出现前,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在17~18世纪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 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 ,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比较混乱,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称为“体育”。中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在中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在中国,最早创办的体育团体是1906年上海的“沪西士商体育会”。1907年我国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也创办了体育会。同年,清皇朝学部的奏折中也开始有“体育”这个词。辛亥革命以后,“体育”一词就逐渐运用开来。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中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课”。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
一、体育的本质1、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其本质的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为手段,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2、体育具有自然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3、体育理论界对体育的社会属性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体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第二,认为体育是生产力,具有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职能。第三,认为体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第四,认为体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总之,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体育的本质功能1、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同一对象而以不同视觉考察的不同表述,前者是以体育这个客观存在“是什么”而说的,后者则是从体育对主体发展的作用说的。2、因此,体育的本质功能只是体育本质的表现形式。3、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认清事物的功能是人们制定自身行为目标和行动方式的前提。4、虽然事物功能的展开离不开人的作用,但是事物的功能不是人所赋予的而是人所开发的。5、的确,一事物所能发挥的功能不止一个,然而,人们所以能够从众多的事物中鉴别出某种不同的事物,都因此事物(如体育)既有自己的属性(如针对身体的教育),又有由其属性而产生的某种独特之功能(如强健身体)。所以,体育的功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扩展资料:1、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娱乐,另外还有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也可以说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体育就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是自从体育产生以来,强身健体及其娱乐自始至终是体育的主要功能。2、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3、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例如,人们观看体育比赛,优美的体育动作,扣人心弦的竞赛等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有在比赛现场,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可以大声的叫喊,可以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情感,使人们在精神上有一种轻松感。4、一次成功的射门,一个漂亮的投篮,随着快节奏的音乐跳健美操等,不只是健身,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一种精神与神经方面的释放感,愉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畅感。这些都是体育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价值。生活水平越高,人们越是注重体育精神层面的价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运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
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体育有健康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余暇时间的增多,如何善度余暇时间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余暇生活不仅可以使人们在繁忙的劳动之后获得积极性休息,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愉快身心,培养高尚的品格。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要教会人们去合理,有效地利用,保护和促进身体健康,它是一种利用身体而又去完善身体的活动过程。人体的发展遵循着“用进废退”的生物学规律,合理而科学的身体锻炼,是保障人体发挥其极限效能的有效途径。身体锻炼引起神经肌肉的活动,而神经肌肉的有效活动,既可保证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其他有关器官的良好功能,又会引起多重反应。健康快乐的一生,除了求助于身体锻炼以外,还需热心于身体活动的兴趣和情绪。文明社会在时间,财力和营养方面,为人类的身体活动提供越来越富裕的条件。文明社会的人类需要体育,如同原始社会的人类需要饮水和食物一样。适度的身体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从上可见,体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它着重于增强体质,建立健康的信心,并要求最终落实到建立健康达到行为上;而健康促进已超越了“教育“的范围,不仅是对个体的要求,更强调全社会力量的参加,更为重视政治和国家行政机构所起的作用。在“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历程中,健康促进显然具有更积极,更广泛的意义。
关于体育的功能,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上世界80年代以前,主要是从“增强体质”和“培养意志品质”方面去认识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体育多元功能日益显现,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日益深化,对体育的功能有更多的发现,如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情感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几个重要功能。1、 体育的运动和健身功能运动和健身功能是体育的本质功能,在这一本质功能的基础上才有其他的功能。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进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固而强意志。筋骨在,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在,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毛泽东同志对体育本质的认识,是十分深刻而准确的。体育的作用可以有很多,但基本的在于强筋骨,亦即增强体质,离开了这一点,别的属性也就不存在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真理性的格言,不仅对哲学意义上的宇宙生命有着宏观意义,而且对于生物学意义上的体育运动也具有深刻的微观意义。在现代生活中,体育锻炼尤为重要。据近年来深圳市体育局对市民体质的调查,超过60%的深圳成年人缺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调查显示,有超过70 %的青壮年人的心肺功能不合格,在这一项重要指标中,男性不如女性,青年不如老年。许多年青人思想进入了误区,自认为现在年轻力壮,不需要体育锻炼,能承受沉重的工作压力,甚至“透支”体力,结果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而多数老年人,由于生活安稳,又有较强的健身意识,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水平反而得到了有效提高。运动生理学提示,体育锻炼过程是人有意识地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从生物学角度看,人体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并存。当新陈代谢积极、旺盛、同化过程大于异化过程时,机体处于生长发育,机能水平提高的过程;当新陈代谢过程处于迟滞、衰老、异化过程大于同化过程时,将会促使机体衰老,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的状态。体育锻炼等身体活动是促进新陈代谢的一种刺激,能引起组织系统发生兴奋,加速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科学家提示: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是由于身体活动引起能量物质的消耗,随后便能引起同化作用的加强,加强恢复过程,可使体内组织细胞得到更多补充,合成新的物质,使有机体获得更多的旺盛的活力,从而促使机体得以发展和发达,体育锻炼是经过科学处理的身体活动,可使机体向着完善的方向转化。体育锻炼的这一功能,是其他文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特别是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机械动力代替了肌肉动力,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使人的劳动过程简单化。而另一方面,丰富的物质生活,导致了许多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类型的“文明病”。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抵抗疾病,特别是现代“文明病”的最佳手段之一。2、体育的政治功能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体育也为政治服务,这在历史的发展中是常见的社会现象。在古希腊,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奥林匹亚大会(后来演变成现代奥运会)期间,所有战争都停止。奥林匹亚竞技大会因此又是和平的象征。历史上,战争有时阻止了奥运会的举行,但奥运会有时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早年的奥运会,运动员的荣誉甚至可以左右法律。一位本应被判抛崖处死的妇女,就因为她的儿子获得了冠军,被破例允许看完了比赛而导致了当时“禁止女性参加和观看比赛”的法律“弹性执行”。体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体育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工具之一;体育可以提高国家的声望,改善国家的形象,显示国家的成就和实力;体育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国家政治上的一体化;体育还可以作为训练手段,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作为和平的使者,以及两国首脑正式谈判前的“政治中介”,不是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也不是叱咤风云的外交家,而是两国互派乒乓球队,进行“友谊比赛”,最后导致了“尼克松的手伸过了太平洋,紧紧地握住了毛泽东的手”,被周恩来总理戏称为“小球转动了地球”。上个世纪90年代,朝韩长期对立,老死不相往来,经过了多方政治斡旋,破镜仍未能圆,但却于1991年,以共同组成体育代表团参加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形式, 有力推动了和平统一的进程。3、体育的文化功能体育起源于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活动。据考证,标枪就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捕猎活动。人们为了提高自身的捕猎技能和体力,就举行一些投远比赛,逐渐地产生了游戏规则,就演变成现代田径运动中的标枪项目。马拉松、接力这些现代体育项目也是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远古,人们为了传递统治者的信息而产生,而后逐渐演变过来的。在这些初期的体育项目的萌芽中,还伴随着其他的社会文化活动,例如祭神活动,一半是祈求神的保佑,一半是希望自己威力无比,战胜对手。古代雅典青年的体育锻炼,被认为是与公民身份相合的事。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在需要用人的体能斗力时代,要求每一个青年都是战士。雅典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体育场长跑、投掷、赛车、角斗,炼得肌肉饱满,身手矫捷,反应灵敏。雅典的悲喜剧诗人,大多是为这个时刻而活着,而写作的。竞技大会上,年轻的人们跑步、投掷、角斗、拳击、赛马、赛车。诗人跟在健儿身后,用夸张的语句,赞美他们的腿脚和拳头。无论是在古代体育竞技中伴随着的祭神活动,诗人对健儿的赞美,还是现代体育中游戏规则的制定,体育节、体育博览会等等现象,都是体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出体育观、体育的价值观、体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反映这一形态的体育方式、民族习俗、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这正是体育文化需要挖掘和研究的深层的课题。在体育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些精神产品,有的还升华出哲理思想。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远、更强”的精神,就是人类改造大自然永远向上的精神;体育比赛几乎成为公平、公正、公开的代名词。鲁迅杂文中“费厄泼赖”,即英文的Fair play,也是从体育比赛中引申出来的,就是公平比赛,公平竞争,这是人类追求和渴望的永恒目标之一。体育可以生产出许多精神产品,特别是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既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又是营造培育某种文化氛围形成某种文化习惯的助推剂。一位精明卓见的领导人指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GDP增长1—2个百分点,在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什么反应,而英超的一个点球,全世界都知道。十分确切、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运动会圣火的传递、点燃、国旗的升起、国歌的奏响、裁判员、运动员的宣誓,大型主题团体操的表演,领导号召性的讲话等等,看似每个运动会的规范程序,但都体现出运动会的神圣和庄严,象征和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圣洁和庄重,启迪和引导人们对社会生活公平竞争及顽强拼搏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激情。总体上说,体育运动可以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和奋勇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高水平竞技体育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和世界性大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舞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体育是促进友谊、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扩大人们的情感交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国际间的体育交往,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团结、友谊、进步”。4、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体育在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来分析,体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二是从体育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来分析,体育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从体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来分析,体育产业不但可以创造产值,还可以促进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运动场馆建设等相关产业需求扩大,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前面两点主要从理论和逻辑方面可以得到应证。而后者可以从定量的研究中得到结论。
如何理解体育的本质和功能

什么叫做体育

在学校体育院通用教材《体育概论》上体育的解释“体育: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概论》是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是根据国家体委下达的《体育学院体育系、运动系本科(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体育工作者,加深他们对体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明确自己未来的使命。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目前普遍认为:体育,是通过有规则的身体运动改造人的“自身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人的有规则的身体运动,其基本任务是对人自身的改造,其作用对象是参与者的“自身自然”。体育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体育即身体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广义的体育即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扩展资料:体育一词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体育一词却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体育”一词。不过,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一词的翻译上并不是一步到位译作“体育”的,而是经历了从译作“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到译作“体育”的日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的。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因为在“体育”一词出现前,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在17~18世纪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 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 ,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中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在中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在中国,最早创办的体育团体是1906年上海的“沪西士商体育会”。1907年我国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也创办了体育会。同年,清皇朝学部的奏折中也开始有“体育”这个词。辛亥革命以后,“体育”一词就逐渐运用开来。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中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课”。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体育”一词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它刚传入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与国际上理解的“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体育的概念也出现了“广义”与“狭义”解释。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用于狭义时,一般是指体育教育。不少学者对“体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的这一定义既说明了它的本质属性,又指出了它的归属范畴,同时也把自身从与其邻近或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区别出来。但是,体育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的认识也将有所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概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
体育运动[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 用于增强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内容丰富,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指其中一部分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等项目。1.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这是书上的标准答案。 学校体育院通用教材《体育概论》“体育: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望楼主采纳
体育运动[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 用于增强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内容丰富,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指其中一部分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等项目。1.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什么叫做体育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